标 题: | 对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HBW-68号建议的答复 | ||||||||
索 引 号: | 111503000115546152/2025-02539 | 发文字号: | 0 | ||||||
发文机构: | 乌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| 信息分类: | 人大提案 | ||||||
概 述: | 对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HBW-68号建议的答复 | ||||||||
成文日期: | 2025-05-26 00:00:00 | 公开日期: | 2025-05-26 17:50:21 | 废止日期: | 有效性: | 有效 |
石峰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》已收悉,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:
您在建议中指出我市居民小区缺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,宣传力度不足,市民不够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常识,运输过程存在混装混运的问题,打击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。您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,目前我市部分居民小区还未配备齐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,缺少分类运输车辆,存在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情况。对此,我局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措施。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一是政府高度重视。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措施,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系统建设,针对撤桶并点、督导员设置、车辆运输、厨余垃圾处置等具体工作提出量化目标要求。二是建立体制机制。印发《乌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《关于乌海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建立健全“五位一体”联动机制,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基础。三是成立志愿团队。学校方面推动学校组建垃圾分类学生社团或志愿团队;社会方面组建垃圾分类志愿团队28支,招募注册志愿者300余人,开展志愿活动100余次。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。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,召开市直机关理论学习共享讲堂——垃圾分类专题讲座。2024年以来,累计在市级主流媒体刊发相关稿件50余条,滚动播放公益广告1600余条,开展校园知识普及和互动实践活动8次,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0余次,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、宣传物料9万余份,开展全市垃圾分类线上科普答题6次,知识问答2次,利用出租车载LED显示屏宣传垃圾分类标语共计2530辆次,利用公交车多媒体屏幕宣传100余台,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安排
(一)推进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。在居民小区有序推进撤桶并点工作,按照多层每150户、高层每300户或服务半径不超过120米的标准,科学合理地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,保证覆盖所有居住区域。根据各区测算,全市共计需撤桶并点数量为1577个,需新增四分类投放设施1577组,预估金额为1100万元。
(二)持续优化分类运输网络。各区加快推进环卫及垃圾分类一体化工作进程,将垃圾分类纳入环卫服务内容,依据实际需求和垃圾产生量,购置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收集运输车辆,
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,合理规划运输路线,优化运输时间,避免垃圾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问题,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。各区对居民小区垃圾产生量,以及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进行测算,共计需新增分类运输车辆39辆,其中可回收物运输车6辆、厨余垃圾运输车30辆、有害垃圾运输车3辆,预估金额690万元。
(三)着力建立分类指导机制。各区优先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,在撤桶并点的基础上,试点开展“定时定点”投放工作。并计划配备桶边督导员,全市需配备桶边督导员501名,服务时间为上午上班前1至2小时,下午下班后1至2小时,引导居民转变垃圾投放方式,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,提升居民的分类准确率。
(四)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测评。市住建局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,每季度对各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评估,对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过程、多方位监管测评,及时发现问题,查漏补缺,形成测评报告并反馈各区及相关部门,对存在问题的进行督促整改,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。
(五)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宣传。将垃圾分类工作深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、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,开展多样化、全方位的垃圾分类宣传模式,充分利用报纸电视、网络新媒体等各类宣传阵地,在海勃湾新华街道打造1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,通过实物展示、互动体验等方式,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。各行业主管部门、工会、团市委、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,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服务,不断扩大宣传受众面。各社区、居民小区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宣传活动,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,强化市民群众垃圾分类习惯养成,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成效。
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!
乌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
2025年5月26日
分管领导:段世雄
联 系 人:郭昊
联系电话:15771344772
上一条:
下一条: